解放CA30我国越野汽车的鼻祖,曾被改装

大家知道,解放CA10型是新中国第一种国产汽车,也是自世界汽车诞生以来的第一辆国产汽车,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的情怀所在。关于解放CA10型,目前网络上资料很多,我们今天要谈的,是CA10型的“亲兄弟”——CA30系列越野汽车,这也是我国第一种越野汽车,堪称我国越野汽车的“鼻祖”。

一、历史背景

汽车在上世纪初开始在发达国家得到实际应用,一战时进入军队,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中国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军队用的汽车装备均系进口,数量很少,价格昂贵,尤其是各种专业车辆,如牵引车、工程车等更是稀少。解放战争时,我军缴获国民党军各类军车2.2万多辆,均为美、英、德、苏、日等国产品,型号来源多,维护保养十分困难。

抗美援朝初期, 共装备各型汽车余辆,多系缴获日军、蒋军的装备,但由于缺乏制空权,战争初期汽车损失很大,只能依靠苏联援助才能维持战争需要。据统计,从年起,国家每年进口汽车1万多辆。至年底,全军装备汽车9.2万辆,其中从苏联进口5.5万辆,约占70%以上。

不论是从国家安全、还是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我国军用汽车都不能长期依靠国外进口来维持。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帮助下,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人民军队各兵种也逐渐完善,对军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迫切需要符合作战环境的越野汽车。国家在普通运货汽车国产化取得初步进展的情况下,开始把越野汽车的研制提上议事日程,并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当时我国唯一的汽车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

吉斯型斯蒂庞克US6型吉姆西CCKW型

据史料记载,一汽接受任务后,于年9月派人对军队装备的美制斯蒂庞克US6型、吉姆西CCKW型和苏制吉斯型等越野汽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在各种地形上进行了性能试验,确认国产越野汽车应采用三轴驱动。

年10月,一汽技术部门拿出了国产越野汽车的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自己设计,立足国内,型号为CA31型;第二种是仿制苏联吉尔型,型号为CA30型。决策部门在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本文至此提到了苏联制造的吉斯型、吉尔型,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CA30型越野卡车的主要仿制对象,是苏联吉尔型,不是吉斯型,这两种越野型汽车尽管从图片上看外观相似,但细节之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即吉尔型为六轮,而吉斯型是十轮。

吉尔型

决策部门自所以选中第二种方案,主要原因是当时一汽正在生产引进苏联的CA10型载货汽车,吉尔型越野汽车与CA10型有50%的零件可以通用,包括转向机、离合器、供油系统等总成,发动机最大功率也可提高到马力,而车架、前后桥等与吉斯型相同。这一选择在当时是合适的,不仅可以减少宝贵的投资,而且压缩了研发时间,可以使军队尽快拿到合适的产品。

二、研发历程

年3月,CA30型越野汽车开始进行生产准备。年秋,苏联吉尔型越野汽车图纸到厂。年9月26日,第一辆国产CA30型2.5吨军用越野汽车试制成功。年四季度开始进行各种试验,年三季度到年一季度完成整车试验后,投入批量生产,至当年底生产CA30型越野汽车辆。

CA30型CA30型正在进行涉水试验

在生产中,CA30型越野汽车以吉尔型越野汽车图纸为基础,尽量采用与一汽正在生产的CA10型通用的零部件,对吉尔型也做了一些更改。从外观看,主要是把新设计的CA10型改进型车头移植过来,将水箱罩和前翼子板联成一体,发动机罩改成大揭盖式。

但CA30型装备部队后,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些设计和质量缺陷,比如车头设计影响驾驶员视野、在严寒地区启动困难、驱动桥强度不够等,年上半年暂时停止生产,此时已经生产辆。

据史料记载,CA30型停产后,一汽针对部队反映的缺陷,对其进行了7项重大改进,包括驱动桥改用新设计的结构、车头外形重新设计、改善发动机散热系的冷却性能、消除供油系气阻并采用大排量的汽油泵、自行设计轮胎中央充气装置、增加暖风除霜装置、增加启动加温装置等,并进行了5万公里试验。

CA30A型

试验结果,该车可通过一般的海沙、无路地区、冰雪路和部分类型水稻田;车架钢板弹簧比较坚固;发动机气缸轴承等机件耐磨性较好,转向、制动机构比较可靠;与吉尔型越野汽车相比,驱动桥易坏、供油系产生“气阻”和散热不良等主要缺陷已基本或完全得到消除。国家有关部门对试验结果表示满意,该车改进后于年四季度投入批量生产。年,正式定型为CA30A型,大批量装备部队。

在这里解释一下“CA30A”的含义,“3”代表三桥驱动,“0”代表第一代车型,“A”是改进型。

CA30A1型

从后来披露的资料看,这次改进型有两种型号,除了6×6驱动版本CA30A型外,还有一种4×4驱动版本CA30A1型,不过4×4驱动版本国内较少,主要用于支援越南。

三、技术性能

作为我国生产的第一种越野汽车,一汽CA30A型2.5吨级6×6越野汽车,除车厢为钢木制外,整车采用全金属设计制造,没有采用塑料件。结构为发动机在前,双门全封闭式驾驶室居中,后部为木制地板的货厢,车厢上可安装弓形骨架用于搭建车篷布。车厢内两侧各有一条长凳,当需要装载货物时长凳可以折起。全金属驾驶室外壳不但具有一定的防弹片溅射功能,保护车辆零部件和底盘总成,遇到爆炸时不会像塑料材质一样碎裂溅射杀伤乘员。整车结构风格非常粗犷朴实。

CA30A型基形车全长6.米,宽2.36米,高2.36米。空重公斤,公路行驶时载重4.5吨,越野时载重2.5吨,牵引时负荷3.6吨。公路时速65公里,转向半径12.1米,爬坡度30%,涉水深0.85米。车上有两个油箱,主油箱容量为L,副油箱的容量为65L,满油箱状态下行程公里,最低燃油标准是RQ66汽油,也就是汽油辛烷值不低于66,百公里油耗42L。

采用解放CA30A型直列6缸水冷化油器发动机,排量为5.55L,最大功率马力,最大扭矩为N.m。发动机启动方式有两种,即驾驶室内电启动和外部手摇启动。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前进挡+1个倒挡的机械式变速器。分动箱采用两档设计,高挡速比为1.,低挡速比则为2.,通过分动箱将动力输出到各传动轴。全车采用单级减速桥,尺寸为12.00-18的超低压越野花纹轮胎,正常行驶下气压为3-3.5公斤,具备中央式轮胎调压能力。

四、变形众多

CA30A型除了运输型外,利用该车底盘改进生产的变形车也有很多,如mm榴弹炮牵引车、红旗2号防空导弹运输车、工程维护车、通讯指挥车、野战修理车等各种变形车。其中比较典型的是74式、79式火箭布雷车、64式装甲输送车。

红旗2号地空导弹运输车74式火箭布雷车79式火箭布雷车地空导弹雷达车

该车的主要功能,是在敌人前出装甲集群前方迅速布下反坦克雷场,年设计定型,是我国研制的第二代火箭布雷系统。该系统的发射架为桁架式,以钢管焊接成8个发射框,上下两排,每排4框,可装填和发射8发火箭布雷弹。该系统可发射两种火箭弹,即79式布雷弹和燃料空气扫雷弹。其中79式布雷弹可装10枚69式反坦克地雷,最大射程米,4台布雷车一次可构筑×米的反坦克雷场。而燃料空气扫雷弹威力也很大,一发火箭弹可扫除直径48米圆面积的杀伤雷和厚草皮,还可杀伤直径24米至60米圆面积内的有生力量,最大射程米。

已成为展品的64式轮式装甲车当年64式轮式装甲车在高原试验

年开始研发,年完成测试并定型为64式轮式装甲车。64式轮式装甲车采用CA30型3轴6轮驱动总成,承载式车身结构,整车覆盖手工焊接的、厚度从30mm至53mm不等的均质钢装甲板,可搭载成员23人(含2名正副驾驶员),主要用来打击西藏分裂势力,该车后来未能继续发展。

五、生产进度

投产初期,CA30型越野汽车是利用CA10型载重汽车生产线进行混流生产与装配的,随着这两种产品的产量逐渐增长,不但混流生产越来越困难,而且严重影响了两种车型的质量与产量,其中CA30型越野汽车年产量仅能满足部队需要的12%。

为解决这个问题,年国家专项投资,扩建了CA30型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建成年产辆越野汽车能力的生产规模。工程于年12月基本竣工,总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安装设备台。

援助越南的CA30A型在“胡志明小道”

CA30系列的年产量是逐步提高的。据史料记载,该车投产初期年产量较低,年辆,年才达到辆,主要原因一是技术不成熟、员工操作水平不高和因设计缺陷引发的暂时停产等;二是没有专门的生产基地,与CA10型生产线实行混流生产。年一汽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建成后,当年产量就达辆了,年辆,年因抗美援越的需要,产量达创纪录的辆。到年4月18日,国家计委决定年停产时,一汽共生产CA30系列辆。

解放牌CA30系列越野车是中国汽车工业批量生产的第一种越野车,站在今天的角度,该车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动力不足、油耗高、通过性差、发动机开锅、驾驶室闷热、转向沉重、车架纵梁易开裂等。但总体来看,该车代表了当时中国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平,满足了人民军队的急需,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开创了越野汽车生产的先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hl/153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