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斌非瓣膜房颤患者卒中防治策略

作者简介:

彭斌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神经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兼秘书;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免疫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血管疾病杂志》编委。

第六届北京安贞脑血管病论坛于年10月18日至10月19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医脉通作为官方合作媒体对本届论坛进行了全程报道。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彭斌教授讲解了非瓣膜房颤患者的卒中防治策略。

心源性卒中约为所有卒中类型的20%。目前明确的病因有心房(房颤、房扑、病窦综合征、心房粘液瘤),心室(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衰竭),以及心脏瓣膜(二尖瓣狭窄钙化、人工瓣膜)。可能/很可能的病因有卵圆孔未闭(PFO)、二尖瓣脱垂等。非瓣膜房颤是心源性卒中最主要的病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每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率,然而抗凝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所有的心源性卒中患者一律抗凝治疗,因此应进行一定的评估。

一、卒中风险评估

最常用的风险评估是CHADS2评分,根据充盈性心力衰竭(1分)、高血压(已控制,1分)、年龄(75岁以上,1分)、糖尿病(1分)、卒中或TIA(2分)病史给予一定的分值,不同的分值发生卒中的风险不同,2分为中度风险,普通人群卒中的年复发率为4%左右,如果超过2分则为高风险,需要抗凝治疗。

◎美国ACCP9和AHA/ASA卒中一级预防、加拿大房颤指南推荐CHADS2评分。

◎ESC房颤指南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卒中风险。

CHA2DS2-VASc评分

注:CHA2DS2-VASc评分最高可达到9分,随着评分的增加,卒中风险也随之增加。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卒中风险。

◎卒中风险的评估——房颤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目前国内主要采用CHADS2评分系统评估卒中风险。CHADS2评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随着CHADS2评分的增高,房颤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逐渐增高。

小结

√CHADS2评分总体上仍适用于我国

√虽然提高整个房颤抗凝抗凝药物使用率十分必要,但更为紧迫的是尽快在高危患者中开始抗凝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广泛使用还要有相当长的时间

二、出血风险评估

?HAS-BLED(高血压,肾脏/肝脏功能异常,卒中,具有出血病史或倾向,INR易变,老年,公用药物/酒精)

?HEMORR2HAGES(肝脏或肾脏疾病,酒精滥用,恶性肿瘤,年长如年龄超过75岁),血小板计数或功能降低,具有再出血风险的高血压(未控制),贫血,遗传因素,跌倒风险过高,以及卒中

?ATRIA(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与危险因素)

◎ESC房颤指南对出血风险的推荐意见(如表)

三、抗凝策略和选择

◎ESC房颤指南指出,除低危者或禁忌者外,所有患者均需抗凝治疗。

◎ESC房颤指南:应用抗凝治疗的标准

◎ESC房颤指南:抗凝药物的选择

◎ACCP房颤指南:抗凝药物的选择

◎AHA/ACC/HRS房颤指南: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抗栓治疗推荐

◎AAN指南对NOAC的推荐:

√颅内出血高危且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当优先使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B级)

√不愿意或不适合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优先推荐阿哌沙班(B级)

√如阿哌沙班不可获得时,推荐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C级)

√如口服抗凝药物不可获得时,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C级)

√胃肠道出血风险高且需要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优先推荐阿哌沙班(C级)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学会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心源性卒中抗栓治疗推荐:

√原因不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延长心律监测时间至30天(IIa类,C级)

√阵发性或永久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VAF)卒中二级预防推荐使用VKA(I类,A级),阿哌沙班(I类,A级),达比加群(I类,B级)治疗,也可选择利伐沙班(IIa类,B级)。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在常规监测INR的情况下,中高危房颤患者长期使用华法林的疗效已经经过多个临床试验证实,优于于安慰剂、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四、不同抗凝药物评价

◎ESC房颤指南:优先推荐新型抗凝药

◎ACCP9——新型口服抗凝药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推动了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的快速发展,他们作用在凝血通路的不同部位,有着更好的抗凝效果,并且不需要INR监测

√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阿帕沙班、利伐沙班)

五、抗凝药物检测

ACCP9:INR的检测频率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关于INR检测和华法林剂量的调整

◎新型抗凝药抗凝活性的“监测”

新型抗凝药不需要监测:新型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和Xa因子抑制剂,剂量与血药浓度和抗凝效应呈线性关系,出血风险不显著,且为固定剂量,半衰期短,不需要常规监测

需评估凝血功能情况:但某些情形下仍需评估凝血功能,如急诊、极低体重或肥胖患者、儿科患者、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出现出血或血栓并发症的患者、外科干预前等

传统出凝血指标:传统出凝血指标如PT/INR和aPTT可能并不完全适合。

六、小结

√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

√应评估抗凝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推行风险评估

√加强高危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新型抗凝药将逐渐发挥其优势,在抗凝治疗中将占有重要地位

喜欢本文就分享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添加朋友”搜索“医脉通神经科”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丹芪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hl/74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