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发展的目的是让患者受益,微创胸腔镜技术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近日我院顺利完成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新技术将实现更大范围更多病种的应用,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心”体验!
传统的心脏手术需要锯开胸骨,留下长长的刀疤,创伤大,愈合慢,影响美观,病人往往难以接受。3月20日,医院心外科在患者胸壁上开了一个仅4.5cm的小切口,即完成了以往需要开胸进行的二尖瓣成形术。据悉,医院开展胸腔镜下瓣膜成形术领先半岛地区。
主刀医生、驻青专家、中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王欣介绍,胸腔镜心脏手术主要是指在胸腔镜下进行心脏疾病手术治疗,是迄今难度较高的胸腔镜下技术。论其优势,胸腔镜技术与正中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瘢痕小,美观等诸多优点,而对疾病的治疗则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在治疗费用上没有太大差别。可以说,这项新技术是病人的福音。
患者公先生来自临沂市,三年前查出心脏有问题,平日里间断性地服用一些药物,并没有接受过深入地检查和正规治疗。去年以来,病情进一步加重,他常常感到乏力、胸闷,身体难受也影响心情,常常无端地发脾气。日前,公先生来到医院接受治疗。经检查,公先生患有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是心脏内部一个类似“单向阀门”的结构,控制血流只能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而不能倒流回去。因为感染、退变、左室重构等原因,二尖瓣会出现关闭不全,血液返流。重度二尖瓣返流必须手术修复。由于二尖瓣修复手术本身比较复杂,对外科医生要求较高,所以这种手术在国内普及率较低,并且多是通过胸骨正中切口进行。
王欣主任说,“经过仔细评估病情,在设计手术方案中,我们认为这个病人适合采用胸腔镜技术进行手术。虽然这种技术难度高,但是对病人来讲,确实是个利好”。
术中,在患者第四肋间开一个约4.5cm的小切口,将手术器械从切口中进入,在腔镜设备辅助下,呈像效果非常好,就像医生的眼睛伸到了病人的胸腔内进行手术操作。外科团队精心操作,密切配合,顺利完成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极少,术后康复快,伤口几乎感受不到疼痛,次日就可下床活动,再过四五天就可以出院,重新拥有一个健康的“发动机”。
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是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巨大进步,医院致力于推进岛城乃至全省的心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造福于百姓健康。
目前,医院胸腔镜技术可应用于房缺、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心房内粘液瘤,各类二尖瓣、三尖瓣置换及成形术等手术。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多心血管病患者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