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胸部检查七

心脏检查-触诊

心脏触诊检查,除可验证视诊检查的结果外,还可发现视诊未能察觉的搏动、震颤或摩擦感等体征。

(一)触诊方法

1.检查者通常以用右手全手掌、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和环指并拢,以指腹触诊。

2.因手指易触及和分析搏动情况,检查者可先用手掌触诊心尖搏动,然后再用一个或两个手指指腹触诊心尖搏动,以便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和范围。

3.手掌易发现震颤,检查震颤时常用手掌尺侧进行触诊。

4.由于心脏搏动的突起冲动标志着收缩期的开始,可利用心尖搏动的触诊来判断震颤、心音及杂音出现的时期。

5.触诊压力要适当,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心尖搏动检查1

心尖搏动检查2

(二)心前区搏动用触诊法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弱和范围,较视诊更准确,尤其在看不清心尖搏动时,触诊显得更为重要。

抬举性心尖搏动(heavingapeximpulse)指心尖搏动强而有力,向心前区冲击,呈抬举样。其范围增大,直径大于2cm,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同时在胸骨下端左缘处可有收缩期胸壁软组织凹陷,形成与右心室肥厚时相反的“摇椅样”摆动。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常见于:

1.二尖瓣关闭不全

(1)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先天性二尖瓣裂,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创伤、瓣膜的粘液瘤性变、播散性红斑狼疮所致的二尖瓣瓣膜损害。

(2)慢性心力衰竭、风湿热、左房粘液瘤突入二尖瓣膜口,使瓣环扩大、纤维环钙化等所致的纤维环损害。

(3)乳头肌功能障碍,以及先天性腱索过长、自发性腱索断裂、外伤等引起的腱索功能障碍。

2.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及各种原因的心肌炎有左心室肥大时。

3.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主动脉窦动脉瘤。

4.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可因左室肥大而产生心尖区抬举性搏动。

由于心尖搏动外向运动标志着心室收缩期,内向运动为舒张期,故以此来帮助确定震颤、心音和杂音的时期。

(三)震颤(thrill)又称“猫喘”。用手掌分别置于病人的胸骨上窝、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3、4、5肋间、心尖区及甲状腺等部位,触到一种犹如猫呼吸时在其气管附近触摸到的感觉,即为震颤。胸壁较薄者,当心搏过强时常在其心尖部出现一种正常的收缩期搏动,不应误为震颤。

震颤

震颤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与在相同部位闻及的杂音相同。响亮的心脏杂音都可有震颤,但震颤多见于心脏瓣膜狭窄时,且大多数发生于有低音调舒张期杂音者。有时杂音不响亮或几乎听不到,但触诊时往往仍可触及震颤,因为人的听觉对低音调的声音不敏感,而触觉对低音调声音产生的震动较敏感。这时震颤比杂音的意义更大。

根据出现的时期可分为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和连续性震颤。

1.收缩期震颤可在不同部位触及:

(1)发生于心底部胸骨的右上方,且往往传导到颈部者其原因多为主动脉瓣狭窄,偶见于主动脉瘤。

(2)在胸骨左下方或剑突处出现者常见于室间隔缺损,偶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3)在肺动脉瓣区者多为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

(4)发生于胸骨上窝者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或动脉导管未闭。

(5)在心尖部触及一时性收缩期震颤偶见于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急性风湿性心脏炎。

2.舒张期震颤多发生于心尖部,系二尖瓣狭窄所致。震颤占据整个舒张期,但多在收缩期前最强。有时可传导至心尖与心底之间处。

3.连续性震颤在心脏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可触及震颤。是动脉导管未闭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常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触及。连续性震颤还可见于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血管瘤。震颤出现的部位、时间与心脏疾病的关系(见表7-2)

(四)心包摩擦感(pericardialfrictionfeeling)

是在心前区触知的连续性震动感,与胸膜摩擦感相似。

心包摩擦感检查

1.产生机制心包膜发生炎症时,渗出纤维蛋白,使其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壁层和脏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胸壁触诊可感知。

2.触诊特点

(1)触诊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

(2)收缩期和舒张期可触及,但收缩期更明显或更易触到。

(3)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

(4)心包渗液较多时,摩擦感不易触到。









































白癜风能根治么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hl/12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