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3个基本常识不可少

人体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由各种不同的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就是通常所说的器官。器官间各有联系、各司其职,才构成了人这个生命体。各种器官都正常工作,人体才会表现为健康,充满活力,否则人就会生病。

中风也是如此,与人体各个系统、各个器官都有关系,最关键的三个器官是:“大脑-血管-心脏”。把握这关键的“三点一线”,中风预防何惧乎?

一、大脑

正常人脑的平均重量为克,约占人体重的2%,而脑的氧耗量却占整个机体的20%~25%,每分钟需要~毫升的血液供应才能维持脑的正常代谢需要,这一循环血量约占心脏输出量的20%左右。而且,大脑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全脑的血液循环停止5分钟,神经细胞就会开始不可逆转的死亡。

因为脑细胞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死亡,所以,中风关键在于“预防”;否则,一旦发生中风,再高精尖的医疗手段、再“神奇”的药物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死亡。

任何原因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或停止,都会不同程度造成脑的损害,根据受损大脑区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的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根据发病原因不同,中风大体分为三大类:脑梗死(缺血性中风)、大脑实质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中风)。

1.脑梗死(缺血性中风)

是由于通向大脑的动脉内出现血凝块或其他堵塞物所导致的,约占所有中风的80%~85%。如果动脉堵塞,脑细胞便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和氧气,最终将会停止工作,数分钟后,梗死核心区域的脑细胞就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死亡。

2.大脑内出血(出血性中风)

指“脑组织内”的病变血管突然破裂,使得血液渗入并压迫脑组织。最常见的原因为高血压,血压突然增高会使得脑血管破裂,例如用力屏气、突然跌倒、情绪激动等诱因。

3.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中风)

指“脑组织外”的血管发生破裂所致,此时大脑周围的颅腔(蛛网膜下腔)会迅速充满血液。通常是由于脑底部的血管异常,即“脑动脉瘤”所导致。动脉瘤是指动脉的某一部分扭曲或异常膨胀(可以理解为脑血管发生“鼓包”现象),膨胀后的动脉壁会变得很薄弱,很容易破裂。

二、血管

人体的血管系统是由动脉和静脉连接而成的一个循环系统。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身血管单根排列的全长为15万公里,可以绕赤道4圈。全身血液24小时循环里程约为26.4万公里,比长江、黄河的长度之和还要长20倍。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全身组织器官运送糖、脂肪、蛋白质和氧气等营养物质。

但某些物质,如胆固醇过剩时就会在血管的内膜下沉积,使得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改变。随着沉积的增加,会引起远端相应脏器的严重缺血,严重阻塞动脉管腔时,脑、心、肺、肾等器官就会发生梗死,从而导致一系列致残或致死性严重后果。

此外,还可以因为动脉壁变薄,造成脑动脉瘤、颈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扩展性改变,严重可突然发生动脉破裂出血,导致突然的死亡。

先前有篇文章的题目我曾经引用了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人与动脉同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心脏

心脏主要的功能是将血液泵出,在通过血管输送到各个组织,然后将代谢过的血液再回流到心脏。

在一些“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很多伴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是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当左心房的血液注入左心室时,二尖瓣开放,当左心室将血液压入主动脉时,二尖瓣关闭,这样防治了血液的倒流,保证的血液的单向流动。

当发生风险性心脏病时,二尖瓣会增厚导致瓣膜口的狭窄,血液由左心房流向左心室的时候收到阻碍,时间久了,左心房就会扩大,血液在左心房形成缓慢而瘀滞的“涡流”,从而容易在因病变而变得粗糙的心壁上产生凝固,形成“附壁血栓”。在某些情况下,如心律紊乱,尤其是“心房颤动”时就容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就会导致脑栓塞,表现为缺血性中风。

除了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脏内膜表面也可能发生附壁血栓,同样也可以脱落进入脑血管造成脑栓塞。

您的信赖,我们的力量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ofmdc.com/ways/147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