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通俗地理解就是心脏瓣膜受损,它会引起心脏血流的异常,导致肺水肿、心衰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主要以青中年多见。
多数风心病患者都是因为心衰来看病,他们的表现通常有脚肿、心跳快、气紧,有的影响到肺部,还伴有气促、咳嗽等症状,睡到半夜必须坐起来才舒服。到医院一看,才知道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
风心病早期没有任何迹象吗?
这得从风心病的起源开始说。它是因为链球菌感染引起,却并非一开始就侵犯到心脏,而是首先导致风湿热。风湿热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可表现为发烧和关节痛,但患者常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或关节炎,觉得没必要看医生,于是耽误了就诊和治疗。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下去,就会累及心脏瓣膜,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所以,对反复的感冒发烧、咽喉痛、关节痛决不能小视。尤其在潮湿环境下,因为潮湿是链球菌繁殖的温床,发生风心病的可能性更高。若出现以上症状,特别是伴有突然心跳快、气紧,更要早点去看病。风心病通过做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确诊。
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有重要的预防作用。积极有效地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风心病的发生。
很多风心病患者都做了换瓣手术,是否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呢?
在中老年群体中,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极高,而患上心脏瓣膜病,大多数人都选择手术治疗,因为大家认为这是见效最快,最主流的治疗方法,其实手术治疗真不是一劳永逸。
我们现在所说的换瓣手术中的心脏瓣膜,通常有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生物瓣的特点是生物兼容性较好,不需要长期服药抗凝药物,但使用寿命较短,一般是10至15年左右,到期需要更换。生物瓣不需终生抗凝,没有抗凝相关的并发症。而机械瓣的特点是使用寿命长,其设计使用寿命在30-50年。缺点是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还需要定期复查凝血情况,调整华法林的使用剂量。
对于老年人来说,多数选择生物瓣膜,这样可降低血栓、感染甚至出血的风险。然而即便是使用了生物瓣膜,也要在换瓣手术后连续3个月连续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并且要随时监测,而房颤、心律不齐等问题仍然存在,所以说换瓣手术是万不得已下的选择。
因此,可以尝试中医治疗心脏瓣膜病,不开刀不手术,以调养心脏和体质为主,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使其疾病避免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患上心脏瓣膜病及时进行中医治疗,同时还能避免引发其他疾病
简单来说,中医治疗心脏瓣膜病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整体调理患者体质,从而逆转心脏瓣膜病情;二是选择天然的中药成分,给予心脏细胞营养,调动心脏本身的自调、自愈功能,从而解决相关心脏病症;三是针对性用药,针对心脏及心脏瓣膜病变发挥作用,从而解决瓣膜狭窄、返流、关闭不全、脱垂等病症,让心脏瓣膜病患者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正常生活。
广慈中医门诊采用的古方制剂,以辨证施治为核心,以一人一方为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开具不同的处方,让患者能够以更简单、更安全的方式,治疗心脏瓣膜病,逐步摆脱房颤、心律不齐、返流、闭合不全等问题,拥有正常的生活状态!
因感冒查出了风心病,靠中医好方免除“开心”手术
在广东打工的韩阿姨49岁了,两年前由于劳累,抵抗力不好,经常感冒,每次感冒时间都很长,给人感觉动不动就感冒,基本都是扛过去的,可是她有天感觉喘的特别厉害、咳嗽、半夜胸闷,还时不时的心绞痛,去医院检查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当时为了继续工作挣钱,医院拿了些控制的药,但是控制了不到一年,就出现心悸特别厉害,头还出现了眩晕,再次去检查发现病情加重了,医院建议手术,高昂的手术费和对手术的恐惧让她不能接受,和家人沟通后,决定回湖北老家试试中医的方式。
找到了广慈中医门诊,中医专家专属分析,通过扶正气、去病气、调气血、平阴阳来调治,兼顾整体和局部,开了一个疗程的中医古方膏剂和丸剂,还没吃完,她就反馈明显好了很多,眩晕感没了,胸闷、心悸的毛病也减轻了,复查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也得到了改善。随证调方后又继续服用了三个疗程,疾病逆转了,达到了韩阿姨的理想效果,再次出门工作,她坚决不熬夜加班了,跳跳舞、做做运动,身体更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治疗后的患者,用中药调理效果也十分理想。我们门诊遇到许多术后患者,在进行了手术治疗后仍然是感觉心脏不舒服,甚至无法平躺睡觉,又来到了广慈中医门诊,我们帮助患者找到疾病的根本和辨清体质,通过辨证论治、个性化用药、随证调方,几个疗程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在这些患者生活状态极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